位于南京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的南京聚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改性工程塑料智能车间内,智能化设备与数字化系统承担着大部分工作,从喂料生产、检验到出仓,一条生产线只需要一名工人辅助作业。与这些“体温”动辄240°C的大块头机器人一起作业,哪怕站着不动也会一身汗,然而机器人“工友”免去了工人师傅们大部分重体力、重复性工作,保证了生产效率、产品性能稳步提升。如今,这家新材料供应企业年产能达20万吨,已进入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美系汽车公司采购目录,纳入大众、标致雪铁龙、马自达等跨国公司的供应商体系。
8月1日下午,南京夜生活2024第八届“快乐送水工”公益行动第三站走进南京聚隆智能车间,为车间工人送去纯悦瓶装饮用水和雪菲力盐汽水,带去“清凉”与敬意。
人与机器密切配合,让产品不断迭代更新
走进聚隆二期智能车间,首先会被体积庞大的智能化产线所震撼,紧接着身体就感受到车间内的热度——这个高度近30米的半开放式生产车间里,有顶棚遮阳、有风机源源不断地送风,但“架不住”9条产线开足马力运转,原料拆包、管道自动称量输送喂料、熔融挤出、冷却、切粒、过筛检验、批混、成品AGV无人叉车入库……各个环节都是高温进行,尤其是熔融挤出环节,挤出机温度高达240 °C,在这样的持续加温之下,车间内温度远高于室内温度,工人师傅们身上的工服湿了干、干了又湿,体力消耗很大。
用人的血肉之躯和“体温”超高的机器人“工友”们打配合很辛苦,但是人与机器的配合,带来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的大幅提升。
车间主任韩西之告诉记者,该车间于2020年年底建成,2021年改性工程塑料智能车间被省工信厅认定为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如今,智能车间内9条产线即可实现传统模式下40条产线才能达到的产能,除了生产效率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机器帮技术工人们摆脱了重复性劳动,让他们能够专注于质量检测与技术创新,不断迭代技术、创新产品,服务于市场最新需求。
除了物质回报,工作还带来“聚隆造”的自豪感
“夏天全身汗湿是常有的事!”工厂出货区,34岁的叉车工人李阿标脸上脖子上都是汗珠,工服后背已经湿透,却依然稳稳地操纵叉车,将整齐堆叠的一袋袋改性工程塑料制品运往批混区。
而在批混区,58岁批混操作工徐永奎工服被汗水浸透,轻轻一拧就能滴下水来,他和工友们有条不紊地将不同批次的产品加入均化罐中,经过均化批混,这批产品就能入库了。
“越是三伏天订单越多,相应的我们的收入也高,所以不觉得苦。” 徐永奎、李阿标都是在南京聚隆工作多年的老员工了,问及高温作业的辛苦,他们的回答质朴而真诚。李阿标告诉记者,除了充足的饮用水供应,公司每天三餐有绿豆汤无限量供应,每天领盐汽水3瓶、西瓜3次,下午发一次冷饮,还会不定期发放清凉用品,后勤劳保做得很好。
除了实实在在的物质保障,企业的良性发展也是老员工们对企业充满归属感与认同感的重要原因。改性工程塑料,名称中带有塑料,其性能与应用范围却远远超出普通大众对于“塑料”的认知,小到家用电器,大到汽车发动机盖等配件,甚至高铁减震垫、低空飞行器外壳这些听起来就对产品强度有极高要求的配件,都会用到改性工程塑料。新材料领域的不断突破和工艺品质的严格把控,让南京聚隆科技的产品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目前,该公司已进入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美系汽车公司的采购目录,纳入大众、标致雪铁龙、马自达等跨国公司的供应商体系。“有时候看到亲朋好友开的车是公司合作的品牌,我就会想,车里面的一些关键零部件可能就出自于我们的车间。”一名工友不无自豪地说。
策划 陈郁
统筹 张可 喻文君
拍摄 李铭哲
剪辑 汤清宇
视觉 李子佳
实习生 王佑航 夏艺橙 王晨磊
通讯员 耿瑞雪 王若宇
南京夜生活/紫牛新闻记者 刘丽媛
校对 李海慧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