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发展,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已成为我们无法忽视的重要议题,它关乎每一位孩子的幸福成长,也牵动着每一个家庭的和谐安宁。由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办的“润心成长”江苏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融媒行动正在广泛开展中。少年志融媒平台走进全国第一个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办,由政府职能部门投入专项资金向有关个人和社群提供社会公益性服务的专业性心理援助机构——陶老师工作站(以下简称“陶站”),推出“美丽心灵”——陶老师工作站教育人物系列报道,呈现陶老师工作站的生动事迹,分享他们宝贵的教育智慧和实践心得。这一期,我们采访了“陶老师工作站”江北分站负责人、南京江北新区中小学生心理援助中心主任潘月俊。
从小学语文老师到心育名师
他不断拓宽“教师”的边界
1991年,潘月俊从南京晓庄师范学校普师班毕业,顺利进入原大厂区(现江北新区)实验小学当语文老师。1995年,他有幸参加了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第二期心理教育讲习班,对心理专业有了新的认识。在此之前,他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常常感受到,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总有点“隔靴搔痒”,而这次培训,为他拓宽了与学生交流的思路。1997年,南京市教育局举办了为期一年的首期学校心理咨询专职人员培训班,当时已是校政教主任的潘月俊参加了这次培训。同年,在校领导支持下,区内第一家学生心理辅导室正式在他任教的小学“开张”,他又多了一个身份——“心理辅导师”。“刚开始没有孩子敢来找我做心理辅导,因为我是政教主任,我工作的内容之一就是每次升旗时给孩子们讲话,孩子们都怕我。”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辅导需求,1999年,潘月俊从政教主任转任为心理辅导主任。他开始全面构建学校心理服务体系,不仅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还带领全体班主任老师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为三到五年级学生每周开设一节心理课。“后来即使我离开这所学校,心理辅导主任的职务也一直保留至今,而从这个岗位上走出的老师们,很多成了副校长、校长,发展得很好。”
走在青少年心育之路上的潘月俊,从不曾停止向心育更深处的探索。2002年,南京开设了学校心理咨询员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认证,潘月俊便是首批认证咨询员之一,他也正式加入了陶老师工作站,成为陶站的一名心理专业志愿者。从一开始的热线咨询,慢慢地开始做面询工作和难度最大的危机干预工作。“2008年,作为南京共青团团市委组织的危机干预的团队,陶老师工作站参加了汶川的灾后援助,那段时间的经历,让我对危机干预有了更深的认识。”他告诉记者,陶老师工作站事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面向受灾青少年的心理咨询工作中,“陶老师”们在众多援助汶川的心理团队中展示出了较高的专业度。
到底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相信这个问题,会久久地停留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内心。而在潘月俊身上,记者看到了一个不断拓宽“教师”一词边界的心育工作者的形象。
打造专职心理教师团队
做出陶站“江北特色”
如何让青少年心育工作打开局面,惠及更多的家庭?从2011年到2016年,潘月俊做了六年的校长,他很清楚,中小学校在心育工作当中存在着哪些困惑,还有哪些没有被满足的需求。2011年3月,“陶老师工作站”江北分站(南京江北新区中小学生心理援助中心)正式成立,在总站统筹的机制下,江北分站面向江北新区中小学生和家长提供免费心理咨询服务。随着时代发展,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愈发复杂,老师们用简单的共情与倾听已经无法解决,陶站必须把心育工作继续深化。“专职心理老师到底该做什么事情,需要具备怎样的能力,才可以更好地胜任陶站江北分站的工作?”作为江北分站的“领头雁”,潘月俊一手抓队伍建设,一手抓社区服务,做出了陶老师工作站的“江北特色”。
江北分站对心理教师和班主任队伍的培训,不仅会根据时间节点和热点做调整,还通过督导师指导和强化区域学校协作,不断提升心理服务质量,满足学校、学生,甚至社区的需求。“江北分站依托学校建立并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采用垂直管理模式,通过小程序实现对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全面管理,包括心理教师的工作绩效评估、学生心理状态的监测和干预等。”据潘月俊介绍,江北分站已培养出6位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助理心理咨询师,2位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咨询师。
2023年9月,江北分站扩建为“一站两址”。不仅在南京江北新区教师发展中心一楼拥有6间心理咨询室、1间团体培训室及1个融媒体中心,还在南京市南化第四小学设有3间咨询室、1间培训教室和1个大型团体活动室。“扩建之后,我们的咨询需求激增,从去年9月到今年6月,已接待热线约405个,面询次数约1029次,涉及228名学生,很好地缓解了总站的咨询接待压力。”放眼江北新区乃至全省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潘月俊仍在思考新的方向:“奥运会运动员都有专业心理师帮助他们调整状态,这说明,心理咨询确实可以帮助孩子们以更好的状态去迎接学习和生活当中的各种挑战。今年,我们试着用团队心理训练帮助一批学生通过调整学习状态提高了成绩,明年,我们还想继续把这项工作做起来。”
南京夜生活/紫牛新闻记者 贺东婷
受访者供图
校对 陶善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