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华大学2024级本科毕业生冯同学在网络平台分享了自己从贵州大山考入清华大学又成功保研的故事,感动了很多网友,“苦尽甘来的岁月成就了今天的你!”南京夜生活紫牛新闻记者采访了解到,冯同学名叫冯敬荣,今年21岁。2020年,他以总分705分、全省理科第八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过三年的努力,他成功保研,近日,他还带着爷爷奶奶参加了毕业典礼,从没离开过老家的两位老人激动落泪。
十余年求学路感动网友
“看得我流泪,内心强大的孩子”
恰逢毕业季,冯同学整理了一些旧照做成视频,对自己的求学经历做了一个回顾。视频里,破旧的老屋、不好走的山路、曾住过的逼仄狭小的出租屋让人印象深刻。冯同学在这样的环境下刻苦求学,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成为了闪闪发光的自己,让不少网友感动并祝福,“看得我流泪,内心强大并坚强的孩子!”“意气风发的你,未来的路会更好!”
今年21岁的冯同学,是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月亮河彝族布依族苗族乡人。爷爷奶奶都是农民,父亲患病不能干重活,母亲外出打工的微薄收入是家里主要的经济来源。
“小时候我并不是很聪明。一年级时,有一场考试,题目是问眼睛在鼻子的上方还是下方,嘴巴在眼睛的上方还是下方,当时这么简单的题目,同学都会,但我不会,老师看了我的回答很生气。我当时数学只能考四十多分,经常被老师批评。那时候我觉得自己是‘笨小孩’,没什么天赋。当时爸爸因为身体不太好,不能下地干活,所以经常在家陪我读书。他比较有耐心,我不会的内容,他就反复教。是爸爸的坚持,让我没有放弃读书。”
童年冯同学与爸爸合影
冯同学说,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他和弟弟常常帮妈妈干农活,妈妈一个人能背起100斤重的稻谷斗。“她佝偻的背影让我特别心疼,那时候我就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让家人过上好生活。”懂事让他变得很勤奋,成绩慢慢变好。
学生时代的冯同学(中)
“没有多余的钱买课外学习资料,所以课本都要翻好多遍,很多书都被我翻得皱巴巴的。我几乎没什么娱乐活动,平时就是看书、做题,累了就在校园里走走,放松一下。”中考时,他考了全县第一名,但因为学费问题最后选择了一所普通中学读书。上了高中,他经常考年级第一,于是他给自己定下了考清华的目标,并悄悄地在雪地上写下了这个梦想。
2020年高考,他以总分705分、全省理科第八名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冯同学考入清华
边学习边运动让他变得自信
走上健美舞台还成功保研
冯同学告诉记者,上大学前,他最远只去过贵阳,从没坐过飞机。去北京时,是爸爸和初中班主任送他去的,他对大城市的一切都感到很陌生,心里特别没有安全感。“我记得进清华报到时,我向一位学姐询问宿舍楼在哪里,但因为我普通话不好,沟通了好一会儿学姐才听懂,我特别尴尬。我发现自己和同学差距很大,所以第一个学期特别不适应,成绩也不好,人际交往也有点困难。”
为了克服这些不适应,从第二个学期开始,冯同学给自己制订了严格的学习计划,课余时间都“泡”在图书馆里,不断充实自己。求学期间,运动也逐渐成为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校操场上经常有同学做运动,我也被这个氛围吸引,开始每天跑3公里。坚持一段时间后,发现进步明显,用时从入学时的14分半到后面跑进了11分钟。身体素质越来越好后,我开始接触健美,每天去健身房,我觉得这很解压。身体变得强壮了,我的意志力也变强了,整个人都自信了。”大三时,他参加了学校举行的“马约翰杯”健美比赛,获得了男模组第三名的好成绩,“我一直保持自律,边运动边学习,成绩也上来了,每年都能获得学业奖学金。”
冯同学参加学校的健美比赛获男模组第三名
本科期间,他还利用假期前往贵州省大方山兴隆小学支教,“第一天上课时,面对一张张天真烂漫的面孔,我也有些紧张。随着各位同学的自我介绍,我和大家才渐渐熟悉起来。上课时,我发现这里的小朋友不是那么活跃,不是很喜欢上课回答问题。我后来备课也一直在这方面改进思路,我希望我的课程可以帮助他们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世界,可以让他们在面对一些习以为常的小事时多问问为什么。我自己来自贵州大山,我深知好的教育启蒙对孩子们有多么重要,因此我对支教的这段经历很珍惜,我希望更多大山里的孩子能够了解到外面广阔的世界。”
经过三年的努力,冯同学拿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经过层层筛选,他在2023年9月成功保研至清华深圳研究生院攻读金融专业硕士,“我觉得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液,我要努力学习,在这个领域获得更好的成绩,将来为社会作出贡献。”
在爷爷奶奶见证下毕业很自豪
分享经历鼓励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在今年7月刚刚结束的毕业典礼上,他特地邀请了爷爷奶奶前来观礼,他穿着学士服与两位老人合影。大半辈子都没离开过贵州农村的两位老人第一次来到北京,逛了清华园,激动落泪。爷爷激动地用方言说:“这辈子做梦都没想到我们家能有考上清华的!清华大学原来这么好看!”
爷爷奶奶来参加他的毕业典礼
冯同学告诉记者,中学时,他在离家很远的县城中学读书,学校没宿舍,他就在校外租房求学。年过六旬的爷爷前来陪读,祖孙俩挤在一个仅能容纳一张床、一张书桌的狭小单间里,爷爷照顾了他足足两年,所以他和爷爷的感情很深,“这次能够在爷爷奶奶的见证下顺利毕业,我感到很自豪。”冯同学说。
冯同学说,当年他被清华录取后参与了家乡乡镇的一个公益项目,有企业家捐助了他一些学费。读大学时,他获得了生源地的助学贷款,加上学校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基本覆盖了他的学费,“课余时间我还兼职当家教赚生活费,大学期间我都没向家里要过钱。非常感谢国家和学校的政策,让我安心完成学业。”
冯同学说,离开老家求学十年,自己也深刻感受到了家乡的变化,“小时候,村里的路很难走,交通十分不便。但现在很多地方修了路,可以用三轮车去拉农作物或者肥料去田里,对农民们来说,轻松了不少。现在越来越多的乡亲出去打工增加家庭收入,以前村里条件比较差的小学拆掉了,撤点并校,孩子们有了更大的校园,有了更整洁的桌椅和崭新的黑板,他们的学习条件,比我们那会儿好多了。”
如今的冯同学,有了更加精彩的生活与兴趣爱好,他热爱健身,喜欢打篮球,还尝试滑雪、登顶雪山。回首来时的路,他说:“我把艰难的日子,当做人生中宝贵的财富,也成为支撑我未来披荆斩棘的动力和源泉!”
近日,冯同学开始在网络平台发视频分享一些自己高考前使用的学习方法,“我在边总结边输出,这是我这些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希望提供给大家一些有价值的东西,鼓励更多像我一样大山里的孩子,靠着自己的努力走出大山,获得精彩的人生!”
紫牛新闻记者|张冰晶
编辑|万惠娟
剪辑|万惠娟
主编|陈迪晨
图片和视频素材:受访者提供
南京夜生活·紫牛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紫牛新闻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大成(南京)律师事务所唐迎鸾律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