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小孩哥”有多厉害?一个高中生组建了一个三人团队,正在研究有源助力人体外骨骼项目,并且在B站账号“中东不等式”里展示了自己的研发视频。内蒙古鄂尔多斯的高中生白政翰与两个小伙伴一起,亲自选材、测量、编程、设计、制作样机,并提交了专利申请。他们不但实现了手势操控,甚至还考虑了量产的成本和模块化问题,迅速引起网友们的关注。不少网友在评论区开玩笑表示,“现在三连赞当作入股还来不来得及?”白同学告诉南京夜生活紫牛新闻记者,他们正在为10月5日在江苏无锡召开的全国性外骨骼交流会而努力,准备让这个产品公开亮相,“我们把它定位为普通消费级的产品,理念是做平常人日常用的助力设备。”
高中生自学嵌入式开发
进行有源助力外骨骼研究
白政翰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康巴什高级中学(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东校区)的学生,马上开学就读高三。
他从小就喜欢科技类的东西,上了高中以后开始自学嵌入式开发。这种技术软硬件结合,要为特定的硬件设备编写软件,让其能按照预期的功能工作。如今嵌入式设备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如智能家电、智能手表、汽车控制系统等都属于这类设备。
白政翰用嵌入式技术做过一些小东西,如夜视仪,还研制了自主穿越机,参加过很多无人机比赛。在去年的第七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中,他荣获高中组个人飞行赛全国三等奖,今年也拿过一次不错的成绩。
高中的学习任务虽然很重,但白政翰还是挤出一些时间做研究,“家里人挺支持的,最大的动力是兴趣”。学校也非常支持,给他们专门配了一间工作室,并且提供了一些机器设备。
白政翰在学习嵌入式开发的过程中,发现有关人体外骨骼的研究比较热门,对这个领域很感兴趣。
人体外骨骼是一种可穿戴的设备,类似于“机器人盔甲”,可以增强人的力量、耐力或行动能力。它的应用场景很广泛,如在医疗领域可以帮助身体不方便的人重新获得运动能力,在生产制造领域减轻工人在重体力劳动中的负担,在军事领域增强军人的体力和耐力等。
人体外骨骼分为无源和有源两大类。无源外骨骼不依赖电池或马达等动力装置,主要利用弹簧、减震器或支撑杆等机械结构来分担部分压力,增强某些动作,让使用者在搬重物或进行重复性劳动时,感觉更轻松,不容易疲劳。
有源外骨骼则配备了电池、马达或绳驱、液压系统,通过传感器检测人的动作意图,主动提供动力,帮助使用者完成一些他们自己可能做不到的动作。如一个行走有困难的人想抬起一条腿时,传感器会检测到他的动作,立即驱动马达帮助他抬腿,让他更容易迈步。
无源外骨骼只能为某些简单动作提供助力,有源外骨骼的应用场景更为广泛,但研发难度也更大。
白政翰(左)和研发同伴熊昱齐
白政翰做了一些调研,发现市面上常见的产品是无源外骨骼,有源外骨骼很少,而且价格特别高,一套单价达到数十万元。既然在学习嵌入式开发,他就决心研制一种低成本的有源外骨骼,方便普及应用。
外骨骼可分为上肢外骨骼和下肢外骨骼,进一步调查发现,下肢有源外骨骼已经有很多专利和产品,于是他们就决定研发上肢有源助力外骨骼。
大约从去年11月开始 ,白政翰投入有源助力外骨骼研究,后来同校学妹张烜熔和中国地质大学的熊昱齐也加入进来。三个人组成了一个团队,一边自学,一边设计,购买材料进行试验。从电路板到机械结构,很多设计都需要他们自己来完成。
大半年时间迭代数次
单臂增强12公斤额外力量
外骨骼的技术难点主要是动作预测,然后是动力反馈,因为机器要识别人体的意图。
机器狗、无人机等很多嵌入式设备都可以找到开源方案进行参考,从而大大降低开发难度。白政翰的小团队曾经寻找过有源外骨骼的开源方案,但在网上没有找到开源系统,只有几篇关于控制的论文可以参考,所以只能自己写程序。
每天上完课写完作业,白政翰一半的自习时间都“泡”在工作室里。因为没有更多的人可以协作,研发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漏洞和问题,遇到过数不清的困难和瓶颈,“一般情况下,我们会一起商讨解决方案,实在不行就在网上找资料,反正一直都在不断前进。有时定做配件需要比较长的时间,那就得耐心等待。”
白政翰和同伴设计的有源外骨骼设备
4月18日,他们在B站发了一个研发有源外骨骼的视频,迅速引起网友们的关注,“其实当时已经做过两代了,但还在测试机械结构等问题。”现在他们所用的版型是在5月份左右确定的。
他们设计的有源外骨骼方案利用压力检测和IMU惯性测量等传感器进行控制,“这样成本比较低,几个传感器结合起来,导入一个大模型以后,基本上可以预测用户的大部分动作,然后实时输出实际需要的助力等级以及方向。”
因为前期使用的传感器比较少,白政翰和张烜熔、熊昱齐进行测试并且与一些使用者沟通之后发现,有时只是肌肉收缩,比如攥了个拳,会有误触或者误判的风险,“比如我没有想往这个方向用力,但是它会向这个方向收缩一下,我们正在改进,现在也有解决方案了,要考虑到所有的使用场景。”
白政翰说,他们这款有源外骨骼从年初开始研发,用了大半年时间,已经迭代了好几次,“B站视频里的那一代基本上已淘汰了,我们下一步要以产品的标准来做外骨骼,重新设计电路,定做了一批集成电路,全部换成自己的东西。电源目前是穿越机上用的,有不少缺陷,如果要走产品化道路,我们打算重新找厂家定制。电机还是原来的,结构基本不变,但在整体上重做了一套新的。现在用的背板是国内最轻的,是镀银镁锂钙合金的最新技术,再套一个外壳。”
白政翰的工作台
前些天白政翰去了武汉,到中国地质大学交流学习,进行了10天夜以继日的开发,那段时间进度比较快,让他感到非常高兴。
他们的这个有源助力外骨骼设备成本现在大约是1万元左右。白政翰说:“目前我们测算单臂可增强12公斤的额外力量,因为它是分体式结构,连接结构是软质的,很贴合人体,所以基本上是全向的,不会影响到活动,不会存在机械结构卡住等情况。”
定位为普通消费级产品
目标:做平常人的助力设备
在学校和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机构的支持下,白政翰、张烜熔、熊昱齐从5月份开始申请专利,7月20日正式提交。他们表示,国家专利申请一般需要两三年以上的时间,他们因为符合内蒙古重点项目预审,走了快速通道,预计会大大缩短审批时间。
白政翰说,“这个有源外骨骼不是特别高科技的技术,只不过是根据现有技术进行改造,有创新性的产品。我们把它定位为普通消费级的产品,理念是做平常人日常用的助力设备。理想情况是普通消费者用它做日常运动,物流、装修等企业员工也可以配备,只要成本能降下来,市场前景还是挺大的。”
白政翰的工作台
最近一段时间,他们团队正在为一个目标忙碌。“10月5日我们要去无锡参加一个外骨骼的全国性交流会,最终版本的产品可能会在那里亮相,很多大学、企业和投资者都会参加,我们在那里有一个自己的展台。”
不过他们也有烦恼,因为某些定做的硬件还没有到货,程序方面也有一些难关,“因为已经涉及到研究生和专业工程师的知识,我们自己一边自学一边写,进度有点慢。最近全力以赴围绕着10月5日的活动展开工作,把硬件先做好。”
明年即将参加高考,无锡的活动结束后,白政翰就准备把重心放在高考上,开发工作主要让另外两个伙伴来做,他也在考虑以后读什么专业,“我的兴趣是机电、信息、电子自动化之类的专业。地质大学那位同学就是机电专业的,我们前段时间在他们的专业实验室里做过研究,感觉挺不错。”
紫牛新闻记者|宋世峰
编辑|万承源
剪辑|万惠娟
主编|陈迪晨
图片和视频素材:受访者提供
南京夜生活·紫牛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紫牛新闻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大成(南京)律师事务所唐迎鸾律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