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想一下,我们可以像《黑神话·悟空》一样做一个大运河游戏,大家化身劳动者,一起去开掘运河,创造历史!”9月5日,2024大运河文化发展论坛“新技术、新场景、新业态” 分论坛上,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和人工智能学院双聘教授沈阳题为《AIGC的时代表达》的分享激发了现场的小高潮。玩转AI、展开各种探索的同时,他认为人工智能在大运河的文化开发当中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余萍 摄
每天与AI对话,
借助AI帮妻子对抗癌症
沈阳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元宇宙、新媒体、AI和大数据。2014年,因为工作调动,沈阳加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从此开启一段以大数据和新媒体为核心的产学研之旅。2022年11月30日,随着ChatGPT横空出世,沈阳的工作和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使用和研究AI,与AI的对话超过1万次,AI成了他探索世界、扩充知识和提升自我的关键工具。他表示,“每天醒来,我首先与被我称为‘智慧之友’的AI助手开启互动交流。我向它提出过大量复杂的问题,涵盖宇宙奥秘、人类心理、先进科技甚至哲学思考等。AI助手的答案不仅精准,而且深入浅出,让我对世界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2023年,AI成为沈阳帮助爱人抗击癌症的得力助手。妻子被诊断为印戒细胞癌,这是胃癌中最凶险的一种。“爱人的生命已进入倒计时的那一刻,我崩溃了。”沈阳开始尝试使用AI技术分析爱人的病情,每天都用AI分析她的体重和血液数据,还通过与AI助手展开对话,解决了爱人的空肠营养管被堵的问题。
病魔无情,采访中,沈阳告诉记者,爱人6月份已经过世了。如今回顾那个痛苦的过程,他说,“AI让病人家属的知情权得到了很大提升,医生说的任何术语,你都可以用AI去查,这个还是很有好处的。”但他也说,自己不会用AI去复活亲人,因为觉得人不能老是沉浸在那个感受中。
AI匿名创作的小说获奖,
进行各种艺术尝试
在AI跟文化结合的方向,沈阳已经展开了许多尝试。他透露自己现在每天“沉迷”于跟大模型对话4个小时以上,不仅用来分析和预测,还可以画画、修改诗歌、做音乐,用AI完成了《单身狗之歌》等音乐创作,希望有一天能打入音乐排行榜,最近他还用这一方法和文物考古界共同进行古代竹简中残缺文字的补字试验,以及进行文言文创作、拍摄AI短剧、文旅宣传片等等。由于天生红绿色弱,2023年,沈阳开始尝试AI绘画,希望AI帮助弥补审美上的不足,让自己能够以一种全新视角创作和欣赏艺术。展示中他表示,有不少流量不错。“这个过程证明了即使在面临困难和限制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通过创新和科技找到实现梦想的途径。”
去年,沈阳及其团队用AI匿名创作了一部科幻小说——《机忆之地》,并在第五届江苏省青年科普科幻作品大赛中获二等奖,这也跻身去年中国科幻界十大事件。“《机忆之地》这篇用AI创作的小说起源于一个网友的留言。他建议我可以尝试用AI创作的作品匿名参加比赛。这个想法激发了我和团队的好奇心,并最终促成了小说的诞生。”沈阳说,在《机忆之地》的创作过程中,自己与AI进行了66次对话。团队从AI生成的约43061个字符中,精心挑选了5915个字符,最终形成了这部作品。
在评审过程中,只有一位评委判断出,小说是由AI创作完成。沈阳表示,每次与AI的对话都是一段新的旅程。在对话中不断探索,有时会碰撞出意想不到的创意火花,有时则需要在逻辑和叙事上作出调整。AI在创作过程中展现出的能力令人惊叹,它能迅速生成大量内容,而自己则在其中寻找能激发想象力的内容。
除了文学创作,团队还建立了一个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平台,该平台能将文字图书自动变成绘本,将书籍内容制作成视频,甚至能将书中的人物变成可交流的虚拟角色。这样的创新不仅能增加读者的兴趣,还能帮助出版机构节省大量时间和资源。
AI与文旅融合,
将在大运河文化开发中起重要作用
如今,他正带领一个充满活力的产学研团队,走向一个全新的三元世界——自然人、虚拟人和机器人和谐共存的新世界。我们的目标不仅是探索先进的AI模型,还聚焦于文化的数字化和智能制造,以实现产业的整体升级。现场有不少文旅单位对沈阳的工作感兴趣,会后展开交流。
沈阳认为,AI在大运河的文化开发中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是内容的再造,跟大运河有关的文化典籍非常多,这些典籍可以使用人工智能进行整理和再创。第二,我们可以使用虚拟人技术,对大运河文化进行推广介绍。第三,我们也可以使用XR +AIGC技术,对大运河文化进行虚拟空间搭建。“在这样一系列技术的运用之下,相信我们的文旅爱好者,将获得更好的文化体验,旅游效率会更高。”
他表示,当下AIGC已经在各地文旅中有不少应用。比如说沉浸艺术的展览,数字人已经应用到文旅行业中去了。还有一些旅游行业的网站使用AI技术,进行互联网用户需求的精准洞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未来在文生图、文生音乐、文生短剧方面将有更多的进展。我想,人工智能 AIGC的应用将会慢慢走进大家的生活。”
南京夜生活/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扬州报道
校对 盛媛媛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