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除了是开学的季节,也是很多单位迎来新职场人的日子。这届00后已经开始了岗前培训。他们的职业生涯在即将开启的时刻,有些什么样的精彩时刻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00后飞行员:电子设备玩得“溜”,模拟机上轻松“飞”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技术专业毕业生钱浩宇刚刚度过了24周岁生日。去年12月毕业后,钱浩宇通过了航校理论知识培训和230小时的小飞机飞行实操训练,终于在今年4月签约东航江苏公司。目前,钱浩宇正在接受飞行前的岗前培训。
“飞行员岗前培训是在3月就开始了,预计在今年11月完成培训,培训周期长也是这个行业的特点。”钱浩宇告诉记者,民航飞行员秉承着“地面苦练,空中精飞”的信念,每一位飞行员铭记“像训练一样飞行,像飞行一样训练”。
大飞机的系统和小飞机完全不同,系统很复杂,需要上很多理论课,同时需要很多时间去理解,这是对基本学习能力的考验。好在00后飞行员们都有着迎难而上的钻研劲头。钱浩宇回想自己第一天连驾驶舱的按钮都认不全,再到现在,他已经能在模拟机上完成一段飞行,他为自己的坚持和进步感到自豪。对于民航飞行员来说,在飞行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和搭档配合,按照一套标准操作程序来操作飞机,这是对协作能力的考验。
00后有着很突出的优势:他们熟练运用网络平台上前辈们录制分享的驾驶视频,了解驾驶操作的过程。上模拟机飞行,熟练运用IPAD查询操作手册,这些自然难不倒玩转电子设备的00后。“现在操作手册实现了无纸化,并且内容在不断更新。IPAD取代了纸张,驾驶舱也更整洁。”钱浩宇还总结了学习方法:手册上学细节,快速入门看视频资料。他说,00后飞行员有着学习能力强,角色转换快的特点,“现在我乘坐飞机,已经不自觉地预测驾驶舱内飞行员的操作步骤了,有了职业的敏感性和使命感。”
00后大学生“进厂”:你好!我的机器人工友
“第一天面对着灵活且颇具科幻感的工业机器人,就点燃了自己学习和工作的热情。智能制造真香!”今年22岁的刘昇毕业于苏州科技大学,8月份入职苏州莱克电气,开启了自己的职场初体验,“与机器人一起工作,这种在科幻电影里才能看到的情景,就是我的工作日常。”
正式上岗前刘昇接受了一周的理论培训,通过自动化产线设备维护、部件认识、故障排除等基础培训,初步具备自动化产线运维管理能力。尽管本科专业就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培训后的刘昇还是感叹“现在的智能化程度超出想象,相信我的专业知识能在这里得到好的发挥。”
工厂里的景象更是与刘昇对传统制造业脏、旧的印象大为不同。灵活的自动化机械臂、繁忙而有序的传送带,产线上“钢铁侠”们虽然块头大,却干着极其精细的活计,点焊、车削、平衡……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智能与高效。
早上8点,智能车间的夜班和白班交接,刘昇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生产线上机器人“同事”的工作状态。机器人“同事”已经连续工作一整夜,尽管它们不需要睡觉、吃饭,但刘昇还是要随时关注这些“同事”的“健康”状况,确保生产顺利。“我的工作就是要‘照看’好它们,保证它们正常运行。” 刘昇的新工作是和师傅李玉皓照看整条生产线的14台机器人,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故障检修。
即使智能车间的一线工人已经拥有了独立于车间的办公室,刘昇还是会长时间呆在流水线上观察不同机器、工序的操作。“和机器人打交道挺有趣的,很想和那么酷机械臂握个手,但它一刻不停,实在太‘忙’了!”
同刘昇一样,今年加入莱克电气的大学生有150人,在理论学习后都被分配至不同的一线车间磨炼技能。“进厂”当然不是终点,而是他们面向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不断发力,靠双手和智慧驰骋职场的起点。
带着“大数据”扎进农田,清华硕士生“慧”种田
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这些当下听起来颇为“高大上”的研究领域几乎贯穿了成文浩的整个学生生涯,但在职业生涯的开端,98年的他却进入农业领域。
“上岗的第一课就是下田。”入职两个月,成文浩的脚步扎扎实实踩在射阳、大丰、东台、如东等江苏沿海地区的农田里,在此之前,他对农业、农村的认识几乎空白。
成文浩研究生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信息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算法,今年7月2日作为管培生入职江苏省沿海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周,业务导师薛延丰便带着他在刚插秧不久的水稻田里观察育秧试验的秧苗长势情况。“看到广袤无垠的稻田和播撒农药的无人机,我是非常震撼的,也深切地感受到了农业与科技结合的神奇力量。”
8月份,成文浩便在导师的指导下用一周时间写出了基于无人机图片的土地平整度分析算法,用大数据让土地“开口说话”:“这些不仅是一行行代码,更是帮助生产人员精准打埂,提效增产的科技利器。这让我对自身的工作价值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同时觉得研究生期间在实验室研究的那些知识,再也不是单调的理论研究,而是真真切切可以被用到广袤田野的实践中。现在,《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具象化了,我可以用我的专业知识,在这田野上奋斗。”
“连条田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成文浩,已经从一个稻麦不分的“门外汉”,开始“慧”种田了。他告诉记者,正在和同事们一起研究利用无人机技术进行作物的长势分析,变量施肥,穗数分析,产量预测。未来,他希望开发一套适用于集团的农业生产决策支持系统,将作物生长、土壤、气象等数据结合起来,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手段,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的决策建议。
高铁列车员:咬筷子练微笑,自备站点时刻表
今年刚满20岁的周天睿是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大三的学生,也是上海铁路局南京客运段高一车队新进的列车员。8月她刚完成为期两个月的新员工培训,通过考核后,开始上路在列车上跟着师傅进行实习。这份实习一直到持续到明年6月,等她从学校毕业后,并且通过了实习期的考核,就能正式独立承担高铁列车员的工作了。
为期两个月的培训课程丰富且充实。除了要熟悉高铁上各类设施的工作流程以及一些急救应急知识和操作,还要训练仪容仪表、待人接物的方式。他们常常咬着筷子练习笑容,从微笑的弧度、举手的角度到抬手的方式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基本素质“装备”好,现在周天睿开始上路进行实践训练。她跑的这条线路从南京站始发,三天的时间里在上海站、上海虹桥站、杭州站、黄山北站之间往返穿行,要到第三天晚上深夜才能回到南京站。家住在南京站附近的她,一般会提前一晚到车队报到入住宿舍,然后第二天一早5点半就要起床,然后6点半到车站。刚做完列车巡查简单收拾后就会迎来第一波旅客,由此便开启忙碌的三天。
线路长、站点多、旅客多,繁忙的长三角铁路暑运刚落下帷幕,作为新手的周天睿也亲身感受了列车员在其中的辛劳。每位列车员负责4节车厢旅客的各项事宜,查验车票、照顾重点旅客、帮忙摆放行李……一天下来基本没有坐下休息的时刻,在列车上常常一呆就是15个小时,下班后便“收获”一双肿胀的双脚。
每天跟着列车天南地北的跑,作为新手会不会常常不知“身在何处”?周天睿完全没有这份困扰。她自备笔记本,带好手表,结合师傅给的路线表,每到一站,她就记下站名和到达时间以及停站时间。随着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施行,相较以往,列车上的外国旅客也更多了。他们也是最常有疑问需要帮助的一群人,正是有了充足的准备工作,面对旅客的随机“提问测试”,她应对自如。
南京夜生活/紫牛新闻记者 刘梦雪 笪越 金雨希
编辑 王育昕
校对 陶善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