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母亲以及转外祖母、舅父们:
我真是时间忙迫,功课繁杂,所以很多的时间不能给你去信。然而母亲,你对我的爱、对我的体贴,那是使我时时不会忘记的……你为我挨了很多的累,吃了很多的苦,甚致[至]于被债主们的逼迫,处处方面你都代表着慈母的爱……
这是雨花英烈陈景星写给母亲的最后一封家书,这封信发出两个月后,陈景星被捕,壮烈牺牲。
陈景星天资聪颖。为了让儿子学有所成,母亲节衣缩食,将家中的地典押给了地主,换了钱供他到南京继续读书。他通过入学考试,进入金陵大学读书。
“然而慈母爱儿的亲热,我能如何报答呢……我常想,我若是读了很多的书,不能为社会上的被践踏的人类谋些幸福,那我怎能对起母亲呢,怎能对起母亲疼儿一场呢。”
正是秉持着“为被践踏的人类谋幸福”的理念,他在金陵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
1930年夏,中共南京市委根据上级指示发动城市暴动。
时任中共南京市行动委员会委员的陈景星,放弃了暑期回辽宁老家看望母亲、妻子和幼女的打算,留在南京,他深知暴动的危险性,于是提笔给远在东北的母亲,写了一封发自肺腑的长信。
在信中,陈景星不忘关心弟弟景晖读书的事情,“要赶快想办法给他送到高等或初中……不念书就是个瞎子和傻子”。在任何年代,读书都是青年安身立命、独立生存所必须的。读书,不是为了出人头地,而是为了民族和国家出力,这是青年应有的责任,也是青春应有的姿态。
信发出两个月后,他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在雨花台英勇就义,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2岁。
这里,就是陈景星的长眠之处。烈士虽已远去,但家书的力量却穿越时光而来,温暖而又坚定,充满蓬勃的朝气。
薄薄的一封家书,是落在笔尖的万千思绪,也是抒怀明志的重要载体。信中饱含对母亲的深切眷恋,那是男儿的铁血柔情;“为被践踏的人类谋幸福”,直抒救国救民的情怀,那是男儿的远大志向。真挚的情感,坚定的信仰,溢于纸面,令人动容。
出品人 刘斌 王文坚
总策划 葛俊杰
监制 冯秋红
策划 周洁 孔小平
编导 冯秋红
统筹 杨恒国 高天翔 许紫筠
拍摄 陈金刚
AI动画 朱君贤
片头海报 赵岑
剪辑 朱雨柔
出镜 邵智健
出品
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
南京夜生活
特别鸣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校对 徐珩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