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夜生活网9月30日讯(记者 刘丽媛)曾经,司机需要在上百米高的塔吊控制室里,等待地面信号工发出“预备”“要主钩”“吊钩上升”等指令后进行操作的工地,如今,变成了另一种景象。在南京江北新区扬子江智慧中心项目现场,两台智能塔吊正有序运转。塔吊控制室里空无一人,操作工在地面,手持定位仪就能把物料精准运送到相应的点位。
扬子江智慧中心项目位于江北新区浦镇大街以北、浦滨路以东,东至规划道路,南至定向河路,西至浦滨路,北至规划道路,是南京市重点工程项目之一。项目由二层(局部三层)地下室、四栋百米塔楼、两栋裙房组成,塔楼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主要功能包括市政办公、商务办公、配套商业、公寓、市政智慧城市管理指挥大厅等。
效果图
“当前项目已经进入到地上主体结构施工阶段,40%的物料需要用到智能塔吊。”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公司项目负责人陈豪介绍,自2023年10月扬子江项目运行后,智能塔吊每天能完成40—50次运送,“高峰期每天能达到100吨,80%的物料转运都由智能塔吊完成。”
如此庞大的塔吊是如何在地面就能平稳有序高效运行呢?陈豪解释说,主要是通过在塔吊上加装雷达与相机传感器建立全局地图,地图中所有 3D 信息进行位置标定,通过地球物理坐标系的统一,手持仪在工作区域内利用定位技术实现厘米级定位信息发送给塔上主控系统。“但前提是要通过塔机大臂的旋转扫描,获取激光雷达点云数据、摄像头图像,经过点云拼接,形成塔吊工作范围的环境数字化模型,作为自动驾驶过程中的路径规划和自动避障的地图基础。”简言之,就是利用智能AI技术,通过在原有塔吊上安装智能设备清晰界定工作区域,形成工地地图模型,再利用手持仪操控塔上的控制系统,规划吊臂的动线和路径。
陈豪表示,系统利用安装在小车下的激光雷达和摄像头,结合 AI 算法,对吊钩和吊物进行目标识别,并对吊钩与吊物与周边物体进行动态距离计算,当距离小于设定的安全距离时,采取减速或停止的动作,保证运行安全。而且安全员在操作台也能够通过监控实时观测到吊钩与周边的情况。此外,地面联动台会显示重量、风速、力矩、高度、风向传感器、防碰撞、禁区状态显示等数据,手持仪的操作者通过平板电脑和手机等终端就可以实时了解。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看似如此复杂的一套系统,操作却比传统塔吊简单,工作人员(如司机)经过培训,合格后就可以运行,大大降低了塔吊操作的技能要求。且塔吊司机不需要每天来回爬塔,在塔下工作区就可以完成吊装工作,塔吊利用率、施工效率和施工安全都得到了明显提升。
校对 陶善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