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州小伙千万粉丝级博主“南翔不爱吃饭”表演非遗炭花舞登上《新闻联播》,并在网络火爆出圈,吸引了超千万网友点赞。南翔原名史海峰,曾是一名数据分析师,利用工作之余拍摄美食视频。2020年,他凭借一颗“龙吟草莓”出圈,曾被业内称为“最离谱的厨子”,以复刻失传宫廷御菜和名著中的美食而被大众知晓,全网吸粉6000万。基于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他从去年开始转入新赛道——非遗。南翔接受南京夜生活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接触非遗后,才知道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遗产,“如果靠我的流量能让更多人看到这些东西,有年轻人愿意去学习,我就是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
师傅收他做“关门弟子”
他将炭花舞带出了大山
近日,央视《新闻联播》对各地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进行报道,其中就包括南翔表演的炭花舞。他也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这一好消息,吸引众多网友点赞。南翔是炭花舞传承人胡光旦的“关门弟子”。视频中,他带着师傅的期许,在两位师兄的助力下,将炭花舞的浪漫与壮丽绽放在了安徽休宁齐云山。“特别开心,我们把这项非遗带出了大山,得到这么多观众的认可。这个视频的火爆程度,完全超出我的预期。”南翔兴奋地告诉记者。
南翔表演炭花舞
南翔曾是一位美食博主,在制作中华美食的过程中,发现美食背后有一群掌握独家绝活的手艺人。抱着要把它们记录下来的想法,他开始拍摄一系列和非遗传承有关的视频。
南翔告诉南京夜生活紫牛新闻记者,今年7月,一位粉丝向他推荐了炭花舞,“我们在网上看了一些炭花舞的视频,实在太美了,就想去当地看看。”炭花舞是来自湖南隆回的一种民间绝活,2009年进入湖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南翔团队通过当地文旅部门联系上了炭花舞传承人胡光旦老爷子。当年8月,南翔团队从江苏驱车千里,前往湖南省隆回县,实地探访“炭花舞”这项传统非遗艺术。胡光旦今年80岁,因为年事已高加上两次中风,已经很久没有表演过炭花舞了,两位徒弟也迫于生计,去了城里打工。
得知炭花舞逐渐没落,近乎失传时,南翔决心拜师学艺。“胡爷爷一生收了70多个徒弟,如今没有一个人靠表演炭花舞谋生。很多人不了解这项非遗,我觉得它被‘困’在那里挺可惜的,就想把它带出来,让更多人看到。”南翔说。
南翔向胡光旦拜师学艺
不同于打铁花,炭花舞更偏向“舞”。将火红的木炭燃料装入铁丝网笼中,再用绳索将铁丝笼系于一根小竹竿的顶端,最后由表演者手持竹竿甩动铁丝灯笼,在夜幕中变化舞姿,流光溢彩,绚烂夺目。胡光旦拿出毕生所学,一个接一个地教给南翔。“炭花舞的招式多,要一直拿着竹竿甩,特别费体力,而且舞起来炭会甩到身上,我问师傅烫不烫?他说习惯了。”南翔说,他非常佩服老人的坚持。后来,胡光旦的两位徒弟也回来了,他们陪着南翔一起练习。
南翔告诉紫牛新闻记者,经过多天沟通,安徽齐云山愿意接受他们这支冷门的表演队伍。从湖南到安徽,1000多公里,开车11个小时。9月15日,他们一行人来到齐云山表演,毫不意外,炭花舞的美震惊了所有人,赢得了观众的掌声与喝彩声。
这场演出在网络上也非常火爆,“泪点满满”“表演震撼心灵”……网友们的留言如潮水般涌来。“炭花舞在网上火了之后,现在有很多景区邀请师兄们去表演,他们能靠这个手艺挣钱了,我觉得挺有意义的。”南翔高兴地说。
爱捣腾美食的数据分析师
靠“宫廷御菜”“红楼梦美食”出圈
南翔原名史海峰,出生于安徽,在江苏苏州长大。成为博主之前,他在汽车金融公司上班,是一名数据分析师,下班就爱“捣腾”做饭,为此还特意去新东方学习烹饪。2019年11月,他利用下班时间拍摄剪辑美食短视频发布到社交平台,开启了自媒体副业。“当时我住在南翔古镇,正在减肥,于是取名‘南翔不爱吃饭’。”
在内卷严重的美食圈,他的视频刚开始显得平平无奇,“涨粉很慢,一条爆款视频能涨个几万粉,但如果后续菜品不够好,反而还会掉粉。”直到2020年7月,南翔复刻出了米其林餐厅800元一颗的“龙吟草莓”,让大家关注到他。“我发现网友爱看比较费心思的视频”,在找到了第一个流量密码后,南翔逐渐找到方向,做出了以假乱真的“龙吟荔枝”“龙吟玉米”。因为他的视频节奏好,菜品做工精致,渐渐积累了百万粉丝。他也辞去工作,专心在家研究美食。
南翔复刻出的“龙吟草莓”
南翔告诉记者,美食赛道的竞争特别激烈,他只能“自己卷自己”。2020年10月,南翔向中国传统宫廷美食发起挑战,开启了“御菜”系列。从“牡丹鱼片”“蟹橙酿”到往豆芽里塞肉的“镶银芽”和往大米里塞肉的“金镶玉”。网友看到他做出这么多高难度的宫廷菜,总是调侃“南翔的爷爷肯定是御厨”,于是“祖上三代御厨”成为南翔和粉丝之间的一个“梗”,“但其实我家里从事美食相关职业的一个也没有。”
南翔坦言,自从做了“御菜”,视频更新频率明显变慢了,从选题、尝试拍摄、不断“翻车”到剪辑成片,一条视频的制作周期从几个小时拉长到一个月。“我最出圈的作品是复刻出满汉全席里最贵的一道菜,叫昆仑鲍甫,足足试了两个月。”南翔介绍,“昆仑鲍甫”的原材料是“龙鳞”,他翻阅古书,推测“龙鳞”应该是龙趸的鱼皮,鱼皮经过盐腌、暴晒、干蒸、冷却后得到所谓的“龙鳞”,之后再熬制高汤,将干鲍和“龙鳞”先后丢进高汤中焖煮……这一操作给网友看得一愣一愣的,不禁感叹“原来老祖宗吃得这么细”。
南翔喜爱传统文化
为了复刻《红楼梦》中的“冷香丸”,南翔辗转多个城市,去取“同年雨水节令的雨、白露节令的露、霜降节令的霜,以及小雪节令的雪”,耗时长达一年之久。这条视频也拉开了“红楼梦美食”的序幕,从“胭脂鹅脯”“茄鲞”到贾母爱吃的“鸡髓笋”、贾宝玉在太虚幻境里尝到的“万艳同杯”,都被南翔一个个复刻出来了。
南翔告诉记者,“我做的这些菜都是没有原型可以参考的,只能翻阅大量古籍收集资料,这个过程非常耗时间。刚开始做不好的时候也会崩溃,不过慢慢就习惯了,越来越耐得住性子去做一道道菜品。”
爱上传统文化转型非遗赛道
呼吁年轻人关注老手艺
“虽然每一期节目都是新的挑战,但我从中体会到了做美食的快乐。”在复刻“中国最难面艺”醒狮酥时,南翔在不断失败的同时,还不忘给粉丝科普中华面艺文化。在制作“沧海遗珠”时,他从《东海志》的民间传说到龙趸鱼及其髓核的特性,再到鲛人和珍珠的传奇故事,都做了详细讲解,帮助大家了解美食背后的文化。
南翔的短视频记录着他对每一道中华菜肴的钻研,他靠这份工匠精神收获了越来越多粉丝的认可,全网吸粉6000万。“美食类短视频已经做四五年了,选题有些枯竭,就想做一些创新。”
南翔在制作美食
如今,南翔的视频已经不再局限于美食领域,基于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他从去年开始转入新赛道——非遗。
他专门去天津,找到一群80多岁的手艺人,一起复原各时期中国元素的盒子灯,为了让更多人见证烟花灿烂的一刻。唯一会做羽毛风筝的非遗传承人离世,他对于这项非遗工艺失传感到惋惜,于是花6个月时间复刻出一个“羽毛风筝”,希望喜欢它的人能继续钻研这项技艺。
他还筹备四个月,在延安发起了一场千人安塞腰鼓表演挑战。从洗牛皮、学习做大鼓开始,专门学习安塞腰鼓的打法。最后1600人奔赴山顶,唢呐声响,腰鼓齐鸣,那个曾经只在语文课本里被描述的画面,再一次重现在了黄土高原。
千人安塞腰鼓表演
在湖北恩施学习制作非遗漆器时,他和老师傅一同上山采集生漆,结果回到家就开始过敏,全身发痒长红疹。由此他体会到师傅说的那句,“每个漆匠都必须要经历痛痒,这样才会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
目前,南翔已更新十几期非遗类短视频,“我都是到当地找老师傅学习,把整个过程展示给大家看。有些非遗类项目,你花一个月时间,用心点学是可以学会的,但有些你花几年时间都不一定做得好。”他跟着传承人学习独竹漂,一个月还没有掌握要领,不过他还没有放弃,“说不定我突然哪天就开窍了”。
南翔告诉南京夜生活紫牛新闻记者,未来会继续挖掘和研究传统美食文化,将那些具有代表性的菜品、食材和烹饪技巧记录下来,传承给更多的人。此外,他还将积极发挥自己的影响力,推广中华传统文化。“我接触的这些手艺人基本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师傅,他们靠自己的手艺其实挣不了多少钱,但他们一直在坚持,这就是老一辈人的信仰吧。”南翔说,作为一个视频博主,他想以视频的形式呼吁年轻人关注这些老手艺,了解那些被淹没在历史尘埃中的民族记忆。“如果靠我的流量能让更多人看到这些东西,有年轻人愿意去学习,我就是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
紫牛新闻记者|万惠娟
编辑|万承源
剪辑|万惠娟
主编|陈迪晨
图片和视频素材:受访者提供
南京夜生活·紫牛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紫牛新闻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大成(南京)律师事务所唐迎鸾律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