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叔叔,我终于再见到您,可以当面跟您说一声谢谢啦!”10月15日上午,在南京市玄武退役军人之家,来自高淳区的王玉花女士满含热泪,紧紧握着退役军人章长发先生的双手,一场时隔20多年的重逢,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交流介绍这些年的情况
王玉花出生在高淳一个贫苦家庭,父母都是盲人,家里没有经济来源。为供养弟妹继续上学、减轻家庭生活负担,身为长女的她,1999年小学毕业后,即进入社会打工,用稚嫩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担。
2000年的一天,王玉花刚下班回家,妈妈突然叫住她问:“如果能继续上学,你愿意吗?”听到妈妈的话,王玉花当时蒙圈了。回想刚毕业开始打工的时候,由于年龄小、业务不熟,她完全不能跟上工厂生产线的进度,天天累得腰酸背痛,经常哭着喊着跟妈妈说想回家上学,而妈妈却“狠心”拒绝了她的恳请,还劝她要懂事,克服困难努力工作……一年之后,她已经适应工作节奏,妈妈却突然问她想不想继续上学。这突如其来的转变,让她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阔别20多年后再见
王玉花的沉默刺痛了母亲愧疚的心,于是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仔细讲了一遍。原来,王玉花的小学班主任一直很关注她,认为她这么早就中断学业去打工实在可惜。一个机会来了,班主任将王玉花的情况报送给希望工程,部队一位叫章长发的军人了解她的情况后,表示愿意资助她继续上学。章长发还带着书包、文具来到家里了解情况。遗憾的是,王玉花当时在打工,没能见到章叔叔的面。章长发离别前告诉王玉花妈妈:只要孩子愿意,他愿意资助她一直读到大学毕业。并留下了自己的通信方式。
面对重新上学的机会,王玉花内心万分激动,每天上班经过学校门口,看到昔日同学在校园里快乐学习、玩耍,她都羡慕不已,她太渴望能够重新读书了!
但想到弟妹还在上学,自己现在的薪水还能维持他们的上学费用和家庭日常开支。如果自己复学,那么弟弟妹妹随时都有可能失学,她不愿意自己的经历在他们身上重演。那段时间,王玉花内心十分矛盾,一边是自己对上学的迫切渴望,一边是现实生活的无奈,两难的选择让年少的她无比焦灼,直到有一天,她下班看到弟弟妹妹坐在一起写作业,终于有了决定。
向军人恩人送上一束鲜花
王玉花写信给章叔叔,详细介绍了自己家庭的现状,决定放弃重新上学的机会,表达了自己这样做的原因和想法。面对王玉花的“婉拒”,章长发也感觉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他回信给王玉花:哪怕现在不能重回校园,一定要保持继续学习,努力在工作、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生存本领,并承诺只要有困难随时联系他……就这样,他们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在章长发的不断勉励下,王玉花从普通一名工人慢慢成长为组长、车间主任直到部门经理。
在王玉花的持续努力下,她家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她也总是记得把这些好消息分享给章叔叔。后来,她家的房子重建换了地址,章长发也有工作调动,两个人的联系突然中断了。王玉花打听过,寻找过,但一直没有找到“章叔叔”。
2015年左右,已经成为孩子母亲的王玉花,为更好地照顾孩子和家庭,毅然选择回家创业。但隔行如隔山,首次创业她就摔了一个大跟头,做服装十几年赚到的辛苦钱全赔了进去,购置不久的新房抵押了。那段时间,大家眼中那个坚强、活泼、开朗的王玉花常常偷偷抹眼泪。妈妈说:要不找找章叔叔,说不定能帮你一把呢?倔强的王玉花连连摇头:我怎么能这么狼狈地去找章叔叔,我一定要像他教导我的那样,战胜一切困难,优秀的站在他的面前……”
过去的十多年间,国家经济飞速发展,政策对农村农业进行重点关注扶持,王玉花的家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也在摸爬滚打中不断成长,在失败中总结教训、在发展中积累经验,通过不懈努力终于成长为当地的“创业大户”,主导创建了以带动女性就业的省级示范水产养殖合作社“丰裕生态农业合作社”。
20余年物是人非,20多年信念如磐。王玉花找到“章叔叔”的愿望越发强烈。今年9月,王玉花几经辗转找到“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玄武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求助。工作人员了解他们的故事后颇受触动,从她提供的诸多线索中抽丝剥茧,在全区3万余名退役军人中展开梳理,多方联系、几经比对确认,最终寻找到章长发的信息,最终促成这次见面。
见面结束后,章长发应邀去王玉花在高淳的创业基地参观,看到她创办的企业,听当地父老乡亲讲述她的奋斗历程,章长发颇为欣慰:“一直以来,我都没给孩子一些看得见的帮助,感觉很惭愧,20几年过去,她对当年的事情还在念念不忘,这些让我很感动。看到孩子取得今天的成绩,我替她感到骄傲。”
王玉花握着章叔叔的手深情地说:“叔叔给我的帮助是不能用物质来衡量的,在我每次成长的关键节点,都感受到一位优秀军人传递出的精神力量,如果没有这份支撑,我应该不会取得今天的成绩。”她说还要把这种精神传递下去,带动更多年轻人做“身边公益”,感恩社会。
通讯员 刘海瑞 南京夜生活网/紫牛新闻记者 董婉愉
校对 陶善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