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船只航行于大运河波涛之上、身着古装漫步于沿线城镇街巷之中……在江苏扬州有这样一座讲述运河故事的博物馆,凭借多样化沉浸式体验空间,成为备受追捧、广受好评的热门旅游目的地。10月17日下午,“水韵江苏·美好生活”融媒体采风行活动来到“网红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感受流转2500余年的运河时光与人文风韵。
在扬州三湾古运河畔,总建筑面积约7.9万平方米、总用地200亩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如同一艘巨型船只,承载各地“乘客”航行在古今文化交融、传统现代交织的大运河文化体验之旅中。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党政办公室负责人崔丹介绍,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由展馆、内庭院、馆前广场、大运塔和今月桥五部分组成,以“运河带来的美好生活”为总体定位,是集运河文物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于一体且兼顾旅游休闲与对外交流的专题性博物馆,更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标志性项目。
走进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仿佛在翻阅一本关于中国大运河的“百科全书”。悠悠古运河,通航数千载,自春秋至当代反映运河主题的古籍文献、书画、碑刻、陶瓷器、金属器等各类文物展品1万多件(套)如同历史的见证者,在博物馆诉说着运河的兴衰变迁与无数人的悲欢离合。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共设置3个常设展,“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展览通过场景再现等方式,活化利用不可移动文物,全景展示中国大运河的“前世今生”;“运河上的舟楫”展览既有百舸千帆船模展示,还能让人们乘坐大型沙飞船,开启一场虚实结合的沉浸式体验之旅;“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展览生动复刻了历史上不同地域运河沿岸城镇的繁荣盛况,令人恍若穿越时空,领略到截然不同的独特风情。
跟随涌动如潮的人群,融媒体采风团一行从坊市井然、百业繁华的盛唐东都洛阳,走到满是彩楼欢门、商铺伞摊的北宋汴京城内;热闹的商街景观和静谧的老北京胡同仅一墙之隔,书茶馆内既卖清茶,也说评书、唱鼓词;这里有南船北马交汇、水陆转运的繁忙,也有小桥流水、枕河人家的烟雨江南风光,一步一景皆在眼前。“铛铛铛”——开市锣已经响起,小商贩们叫卖声不断,租古装、穿汉服的游客走在身侧,有人在看戏台、赏街景,还有人在吃小吃、玩投壶……值得一提的是,“江南水乡的街巷记忆”展区的LED天幕每隔20分钟便开始转换光影,模拟出一天24小时的变化。一大清早晨曦微露,鸟鸣蛙声交织成曲;晚霞满天夜幕低垂,电闪雷鸣间细雨如丝,拂过屋檐流淌进门前潺潺溪流之中,烟雨朦胧的江南韵味跃动于每个人的心弦。
为了全方位多维度地叙述“运河带来的美好生活”,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还有“世界知名运河与运河城市”“运河湿地寻趣”等6个专题展、“河之恋”数字化沉浸式展览、1个展演传统戏曲的小型剧场、1个青少年互动体验项目和2个临时展厅,向公众全方位地讲述运河文物保护利用、遗产保护传承、文化带建设发展、文化公园建设带来的美好生活。馆内设置的非遗展位、组织策划的系列展览,同时也发挥着博物馆教育的文化特性,成为孩子们在行走中阅读大运河的窗口。为了让当代青少年对运河文化更感兴趣,博物馆里还设置了名为“运河迷踪”的密室逃脱项目,玩家将化身“都水使者”在50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游历明代运河,完成神秘而重要的特殊“任务”。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在2021年6月16日建成开放,目前已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先后获得第十九届(2021年)“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项目、2023年度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卓越之星奖”等荣誉,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沉浸式文旅新业态示范案例”和第一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据记者现场了解,截至今年中秋假期结束,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崔丹表示,中运博未来将坚持“守正创新”理念,一方面通过不断更新展陈、提升服务质效、增加公众黏性,将大运河的文化价值潜移默化地输出给更多人;另一方面提供一些更加有趣的社会教育活动、文化创意产品,用更高新的技术手段打造多维化、差异性、沉浸式展览空间,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最大程度地展现大运河相关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南京夜生活/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芳 摄影 张冬青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