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京市浦口区以建立和完善长江大胜关长吻鮠铜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为抓手,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确保关键水域的生态平衡。实施严格的保护措施,限制过度捕捞和污染,以保护水生生物的自然栖息地。同时,开展水生生物多样性监测,及时掌握生物种群变化,为制定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这些综合措施,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和管理,实现水生生物多样性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浦口区定期组织全区的禁捕工作人员、护渔员以及巡护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培训内容涵盖了保护区的生态环境、物种多样性以及保护工作的法律法规等方面。并邀请专家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保护经验。此外,还组织实地考察,让管护人员亲身体验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让每一位参与保护工作的人员深入了解保护区的现状、保护对象以及具体的管护措施。通过这些培训,每一位管护人员都能够充分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提升业务能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有着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的保护区管护队伍,为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作出更大的贡献。
为了确保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巡护人员需要每日进行例行的巡查工作,详细记录每一次巡护的情况,包括时间、地点、天气等信息。通过这些记录,保护区管理部门可以更好地了解保护区内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问题。在巡查过程中,巡护人员需要特别留意保护区内是否存在非法垂钓、非法捕捞以及破坏环境等违法违规行为。一旦发现立即向保护区管理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这些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进一步的损害。为了加强保护工作,渔政、公安等部门紧密合作,共同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定期开展联合监督巡查,形成强大的执法合力。执法效率的提高能够有效震慑试图进行非法活动的人员,从而守护好保护区的生态环境。
浦口区连续五年在保护区范围内积极开展渔业增殖放流活动,先后累计投放了大量鱼苗,包括四大家鱼和长吻鮠等品种共计1930万尾,用以不断地增加鱼类资源的总量,有效改善鱼类群落的结构。这些举措有助于促进种群资源的恢复,进一步保护长江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在增殖放流活动之外,还加强了渔业资源的监测和管理,确保放流的鱼苗能够顺利生长并融入自然生态系统。通过这些综合措施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长江水域的鱼类资源量得到了有效提升,鱼类群落结构更加合理,种群资源恢复明显。同时,长江水域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有效保护,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更多实效。
通过悬挂醒目的横幅、发放宣传手册以及树立保护区介绍牌等多样化的方式,扩大保护区建设的科普宣传力度,助力提高广大群众保护水生生物资源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一步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让更多人成为参与者和保护者。组织基层禁捕人员和保护区巡护员参观南京长江江豚监测站以及南京长江水生生物科普馆,通过实地学习和体验,进一步提高自身科普知识储备量和业务水平。此举不仅能够增强他们的专业技能,还能更好地发挥长江大保护科普“宣传员”的作用,将保护水生生物资源的重要性传递给更多人,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推动整个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参与。
浦口区将继续提升科普宣传力度,利用网络新媒体等平台,讲述保护区的故事,展示保护成果,以吸引更多公众的关注和支持。进一步鼓励和支持志愿者活动,为有志于参与保护工作的个人和团体提供平台和机会,共同为水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贡献力量。
通讯员 杨蓓蓓 南京夜生活网/紫牛新闻记者 刘浏
校对 陶善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