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仪征市月塘镇六松村的乡间道路上,村民们都会看见骑着电动自行车,穿着白大褂、佩戴党徽的一男同志,只要村民招呼一下,就会立马停车,跟着村民上门的“120”。他就是仪征市月塘镇六松村乡村医生、卫生室室长李桂明。
通讯员 余祥 佳敏 扬子晚报记者 徐媛园
路途坎坷,他就推着摩托车上田埂
“李医生”你来了!打招呼的是坐在小木板凳上,正在洗脸的六松村永和组五保户秦康海老人。今年67岁,患有脊椎进行性侧弯、胸廓畸形,一天三顿有86岁的哥哥来帮忙照顾。
“赤脚”医生李桂明扎根农村36年,骑坏摩托车一辆、电动自行车两辆
虽然老人身上有异味和头皮白癣病,但是李桂明医生不嫌弃,也搬来小板凳坐在他身边,帮他解开衣服,然后用听诊器进行听诊。“李医生”,我是不是不能活过今年呀?你不要乱想,你现在身体比之前好多了,我会定期上门给你测量血压、检查身体,你按时吃我开的药就行。哪里不舒服就打我电话。“李医生”又麻烦你了,老人的哥哥此时从家里过来准备给弟弟做饭,看见李医生给弟弟检查身体。老人说:自己数岁也大了,之前弟弟卧床多年,这几年亏李医生忙前忙后,才能让他坐起来靠小板凳简单的自理。
“赤脚”医生李桂明扎根农村36年,骑坏摩托车一辆、电动自行车两辆
当天,由于前往六松村永和组五保户秦康海老人家的道路修整,李医生就把电动自行车停在路边,从农村小麦田埂上步行到达,检查完之后回到路上吃力的将电动自行车推到水泥路上再骑行。
李桂明医生说,由于村较大,如果不从小路抄捷径,会在路上浪费很多时间,自己吃点苦不要紧,这样可以节约村民在家等待的时间。
家庭医生还为村民提供“临终关怀”
“老俞”在家不?我打你电话怎么没有接?六松村山头组俞存义听见院门外李医生声音,从堂屋出来开门。
俞存义72岁,是低收入农户,常年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脑梗。2017年上门建档立卡签约的家庭医生,每次巡诊都要到他家来医疗服务,而且还要检查、督查他按时服药,提醒到医院进行血常规检查。
“赤脚”医生李桂明扎根农村36年,骑坏摩托车一辆、电动自行车两辆
“李医师”你快点到我家来一下,我妈不行,非要见你!深夜11点,忙碌一天的李桂明已经入睡了,原来自己老病号徐安芳儿子打的电话,接到电话之后迅速起床,胃癌晚期她已经到弥留之际,看见李医生到来,她慢慢闭上双眼。很多人说医生是不送终的,李桂明却不那么认为,这个叫着临终关怀:“她不仅仅是我病人也是我的朋友。”
曾经也动摇过,是村民们的信任“留下”了他
六松村卫生室位于苏皖交界处,辖区服务人口8400多人。2015-2018年六松村卫生室累计完成个性化签约1698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签约1432人,慢性患者1451人,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411人。让每个签约对象得到了满足感和获得感,吸引了该村的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家庭医生签约。
“赤脚”医生李桂明扎根农村36年,骑坏摩托车一辆、电动自行车两辆
58岁的李桂明,从医36年,1981年高中毕业,进入当地石矿做会计,在当时人人羡慕的岗位。可是在他内心深处有个从医的梦。在矿上当年了3年会计之后,原来的村“赤脚”医生调到乡镇卫生院,他就找到村干部说出内心的想法,想做一名村医。随后,在组织安排下到乡镇卫生院学徒,两年后“出师”回到村卫生室。当时还是个“小毛头”,村民用怀疑的眼神看他,不相信他的看病技术。李桂明用年轻人不服输的傲气,起早贪黑,用真心和过硬的诊疗技术,慢慢的赢得了村民的信任。
如今7口之家,儿孙满堂,虽然现在工资2430元/月,总比6年前800元/年强多了。但是和同学或者同年人相比,心里还是有点落差,有的同学是教师,有的小老板:“当时内心有点动摇也想外出单干。但转念一想,现在村民都信任我了,如果这个时候离开,这么多老百姓怎么办?他们的身体健康还指望我呢。”虽然嘴上答应老婆马上去交辞职报告医院领导。他还是按时到村卫生室上班接待村民就诊。
“赤脚”医生李桂明扎根农村36年,骑坏摩托车一辆、电动自行车两辆
这么多年下来,他腿上还留着去村民家中就诊时被狗咬过之后留下的疤痕:“走在乡村道路上,村民远远看见就主动打招呼,电话24小时热线,说明村民真的离不开我,认可我的存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