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该做怎样的青年?
这个话题,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不知道激辩过多少回。今天,我们来读一读侯绍裘烈士在1923年的回答。
1923年的一天,一位青年正在松江圣经学校同德会智育部演讲,主题就是“我们该做怎样的青年”。他就是侯绍裘,此时,他才27岁,刚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
侯绍裘当时为何提出会这个问题呢?这要从他的经历说起。
侯绍裘出生于1896年,腐朽的晚清时期,生长在山河破碎、军阀混战的旧中国。侯绍裘从小就心怀济世拯民的抱负,中学时期就积极关心国家大事、主动拥抱新思想。在学生运动和《新青年》的影响下,他成为“精神上的新青年”。
被誉为“中国公路泰斗”的赵祖康,是侯绍裘的同乡兼同学。据他回忆,在江苏省立第三中学读书时,侯绍裘就常常宣传孙中山先生主张,切齿痛责北洋政府的丧权辱国,慷慨陈词,议论精辟,为同学所钦敬。
1922年末,侯绍裘参与组织“青年问题讨论会”,讨论有关青年在学术、人生观和其他方面的“切要问题”。“青年问题讨论会”吸引了全国各地青年学生踊跃参加。
同是讨论会发起人之一的杨贤江认为:“有了这个会,终可求出一个较为妥当的方法。这样,我相信现时彷徨在歧路的青年可以得到一个引导,现时围困在烦闷中的青年可以得到一个解脱。”
侯绍裘等人努力引导成千上万青年认识到自己肩负的时代使命。这场关于“我们该做怎样的青年”的演讲,也是其中之一。
在这次演讲中,侯绍裘严厉地批评了五四之后部分青年出现的种种不良趋向,分析了其病根,教育青年应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在行为上应该怎么做。他诚挚希望广大青年在行为上,一是“须勤俭耐苦”,“为社会多尽一分义务,替社会多省一分财用,以为增进社会幸福之用”;二是“要谨饬要讲气节”,要“极端严格的谨守”个人道德,要有“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精神;三是“要奋斗并且要坚忍”,要改革国家、社会,就“必然要去奋斗,不避艰险,不怕危难地去奋斗”。
“我们第一须先确立我们的人生观,要使我们的人生观是社会的而非个人的,要认定一个人不是为一已而生,是为社会为人类而生,以最多数人之最大幸福为人生的最终目的、最大责任,而以尽此责任为乐。”侯绍裘烈士的这段话,至今读来,仍振聋发聩,激励和启发我们,去做新时代的新青年。
出品人 刘斌 王文坚
总策划 葛俊杰
监制 冯秋红
策划 周洁 孔小平
编导 | 剧本 王子晔 臧磊
统筹 杨恒国 高天翔 许紫筠
摄制/剪辑 陈金刚
AI动画 赵岑
出镜 施博文
出品
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
南京夜生活
特别鸣谢 南京工业大学
校对 徐珩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