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一句“鄂尔多斯羊绒衫 温暖全世界”广告语出现在央视黄金时段,让“鄂尔多斯”广为国人所知。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鄂尔多斯”靠“白金”羊绒起家的历程背后,藏着一段南京知青将青春献给草原的佳话。近日,曾任鄂尔多斯集团执行董事、鄂尔多斯羊绒产业集团执行总裁的张志接受南京夜生活/紫牛新闻专访,讲述她如何在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鄂尔多斯高原“破冰取碱”、夜晚点煤油灯自学数学,在伊克昭盟羊绒衫厂成为中国山羊绒加工业第一代建设者、最后一届工农兵大学生,又回到工厂在车间从基层干起,逐渐成长为国际羊绒纺织界的精英,让世界羊绒产业认可中国人定的标准、听见中国人发出的声音。
白天开柴油机打井、挖碱
晚上痴迷于做数学题
近日,在南京市秦淮区,南京夜生活/紫牛新闻记者见到了南京知青张志。已经是73岁高龄的她依然精神矍铄,回忆起半个世纪前在草原插队的故事,也依然心潮澎湃。1968年,17岁的张志是南京市第十三中学一位女学生,为响应当时“上山下乡”的号召,她主动报名前往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在鄂托克旗原苏米图公社察汗敖包大队开始了插队生活。
张志在草原上劳作。受访者提供
张志回忆说,当年在队里,每天两人轮流做饭,吃饱了就参加劳动,挖水库、打井、捞碱……打井的时候,她负责开柴油机,开完柴油机就跟着大伙一起拿撬棍撬石头和土块。她身穿皮袄、头戴皮帽,累时就把皮袄往地上一铺,睡一会儿觉,醒来继续热火朝天干活。
冬天寒风呼啸,大家在冰天雪地中,前往碱湖破冰取碱。张志回忆说:“只有最冷的时候,冰面才能冻得最坚硬,温度稍高就不好撬开碱块了。”当时气温大约零下20℃,他们凌晨两点就要起床,啃完羊头,装上炒米,赶往十几里路外的碱湖。春天时,化工厂需要把碱装车拉走。张志的体重当时只有80多斤,和另外两三人一起铲碱块装车,力气不够就拿肚子顶着铲子铲,要花好几个小时才能装满载重4吨的卡车,“那时候,心中有种信念,任务在我身上,肯定要坚持下来。”
秋天割麦子时,每人的任务是割六行麦,“我个子小,劲儿也小,农牧民就过来给我左带一行、右带一行地帮忙割麦子,把我夹在中间,不想让我落下。”张志说,草原上的农牧民总是帮着她、照顾她。如今,回忆起在草原的经历时,她更多是感到“幸运”和“温暖”。
在牧区,张志有一项“业余爱好”——做数学题。她会让远在南京的家人,把初中、高中的数学书寄过来。在有空余时间的晚上,点着煤油灯读书、做题,到第二天早晨起来时,才发现鼻孔被煤油熏得黑黑的。靠着自学,张志打下了良好的数学基础,这在后来帮了她大忙。
1971年,原伊克昭盟绒毛厂成立,厂里派人到苏米图大队招工,名额只有一个。招工的人对张志说,“我们就看中你了!”就这样,张志成了一名工人,从建厂砌墙开始,与绒毛厂共度艰苦创业时期。
伊克昭盟绒毛厂开办了业余学校,张志每节课都不缺席,“一个班原本五六十人,上着上着就没人来了,有一次上物理课,教室里只剩下我一个人,老师说,到我办公室给你一对一讲课吧!”张志说,自己特别喜欢数学和物理,也愈发想上大学。
大学毕业后回到绒毛厂
从车间工人成为集团副总裁
1976年,张志成为最后一届工农兵大学生。1977年春天,伊克昭盟绒毛厂推荐的四人到天津纺织工学院报到,其中既有张志,还有未来的爱人胡三兴。
大学入学的第一个摸底考试,张志就考了数学满分。三年求学期间,她泡在教室和图书馆里,张志想:“我好不容易才争取到读大学的机会,而且还领着39块一毛四分的工资,学习一定要更加刻苦。”
1980年毕业时,张志和胡三兴分别拿到纺织系、染化系给的留校任职名额,还拿到北京的工作机会。由于二人的突出表现,当时正筹建羊绒衫厂的伊克昭盟绒毛厂提出挽留,称“特别需要技术人才”。当年9月,两人毅然决定回厂。
张志在车间给工友操作示范。受访者提供
“所有岗位随便你挑,只要你想干的都可以!” 回厂后,总经理给出了丰厚的待遇。本有很多看起来更舒适的岗位可以选,但张志却选择了在纺纱车间当起了技术员,“就像我喜欢数学一样,我也喜欢技术”。后来她升职成了车间主任,竟把办公桌搬到纺车前,“扎根”车间。
1981年,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的前身伊盟羊绒衫厂成立。次年,张志的女儿诞生,但张志很快就被厂里推荐去日本培训学习一个月,五个多月的女儿被迫断奶。1983年,张志被提拔为技术副厂长、高级工程师。
“我们曾与日方进行补偿贸易,我们向其引进设备和技术,拿产品偿还。原计划投产三年还清债务,实际上一年多就全还清,日方反而成了跟我们订货的长期客户。后来,我原先学习过的日本工厂破产了,而我们发展起来了。”张志感到特别自豪,也由衷感叹祖国的发展速度真是日新月异。资料显示,伊盟羊绒衫厂投产第一年,就实现利润3460万元,当年就收回了全部投资,随后几乎每年赚回一个同等规模的工厂。
1989年,伊克昭盟羊绒衫厂更名为鄂尔多斯羊绒衫厂,“鄂尔多斯羊绒衫温暖全世界”的广告语出现在央视黄金时段,一度响彻大江南北。该厂又在1993年正式更名为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张志担任执行董事。
教外国人检测羊绒
为世界制定羊绒标准
1994年底,羊绒集团筹建东昊羊绒制品有限公司,专做羊绒围巾和面料,张志担任副董事长、总经理。该厂筹建投产两年以后,张志调回集团,担任集团副总裁,同时筹建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首家技术中心。
在这个“技术研究舱”里,张志是一名“光杆司令”,从零开始在社会上招兵买马,逐渐搭起技术框架。几年后,这个技术中心升级成了国家级的羊绒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她主持开发了永久抗静电、纳米三防、机可洗羊绒制品等多项新产品、新技术,带领鄂尔多斯集团在羊绒纺织领域完成了数次技术跨越,引导了内蒙古乃至中国羊绒行业整体结构的合理化调整。
张志获得了很多荣誉。受访者提供
2001年,伊克昭盟撤盟设市,改名鄂尔多斯,自此城市和企业同名。这一年,也是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成立20周年。“那时有些外国检测机构‘不识货’,总说我们的产品不合格、是羊毛不是羊绒。”张志回忆说,董事长王林祥突发奇想——能不能把外国检测机构人员请到咱这来,听一场羊绒检测的“培训课”?
张志觉得很有道理,当即通过各个渠道联络海外检测机构,邀请其来参观鄂尔多斯工厂和实验室,了解羊绒生产流程和检测方法。当年,有美国、意大利、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检验机构派人前来。如今,“国际山羊绒检测技术研讨会”一直在举办。
张志获得了很多大奖。受访者提供
“培训课”之后,鄂尔多斯集团还做起了“国际标准”。2004年,张志着手制定羊绒的国际标准,历经9年时间,直到2013年才完成第一个标准——羊绒起球标准。后来,她还主持制定了羊绒和其他纤维的鉴别标准、羊绒的分级标准。多年以后,她又对羊绒鉴别标准进行修订、重新发布。2024年,张志牵头的“山羊绒等动物纤维鉴别技术及标准研制”项目获得中国纺联科学技术二等奖。
张志早已于2012年退休,但是仍未停止工作,一度身兼多个社会职务。她表示,目前正在制定一个新的国际标准,即关于动物福利的羊绒生产标准,“各个国家都在关注这一领域,众说纷纭没有定论,不如由我们中国人给出权威标准。”
张志在车间给工友操作示范。张庆恒 沙画
这些年来,鄂尔多斯在国际检测界建立了权威,从此,贸易中一些常见纠纷问题得到有力解决,中国品牌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显著提升。“实力强大了以后,才能有话语权。如今在国际羊绒组织,我们的发言已经有了分量。”张志欣慰地说。12月9日,张志又乘坐飞机赶往陕西榆林开羊绒检测研讨会,继续为中国的羊绒事业贡献力量。
出品人:刘大颖
策划:陈迪晨
见习记者:王夕悦
记者:刘浏 闫春旭
剪辑:万惠娟
沙画:张庆恒
包装:黄娴 马斌
美编:冯晨禛
图片/视频:记者拍摄、受访者、鄂尔多斯集团新闻中心
出品:南京夜生活/紫牛新闻、鄂尔多斯市委统战部、鄂尔多斯学研究会
特别鸣谢:鄂尔多斯南京知青纪念馆、南京市内蒙古商会
校对:盛媛媛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