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南京夫子庙的秦淮灯会各大展区已华灯初上,展现着秦淮灯彩的独特魅力。灯,是中国古代文物中一类重要器物,凝聚着不同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手工技艺和主流审美文化。在南京博物院,就珍藏有一件国宝级灯文物——汉代错银铜牛灯。
错银铜牛灯通高46.2厘米,身长36.4厘米,1980年出土于江苏扬州邗江县甘泉2号东汉墓。该铜牛灯不但设计精美,而且在制作时巧用铜银二种不同材质的色泽,形成颜色的完美搭配。铜牛灯通体光滑,工艺精湛,整体纹饰运用流云纹、三角纹、螺旋纹图案为地,饰以龙、凤、虎、鹿以及各种神禽异兽等图案,线条流畅,飘逸潇洒,是汉代众多青铜灯具中实用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上乘之作。
扬州古称广陵,西汉设广陵国,东汉改为广陵郡,与错银铜牛灯同出土的还有“广陵王玺”龟钮金印、虎钮玛瑙印、以及镌刻“山阳邸”“建武二十八年造”等铭文的雁足灯等,这足以证明错银铜牛灯应属于王室器物。
值得一提的是,错银铜牛灯由灯座、灯盏、烟管三部分组装而成。它的三部分均可拆卸,使用和擦洗相当方便。灯座是一俯首站立、双角上耸、四足矮而敦实、尾卷曲向上、雄浑壮硕的黄牛。牛腹中空,背负圆形灯盘,灯盘一侧设置扁平把手,便于转动灯盘,盘上饰两片可以灵活转动的灯罩,其中的一片刻镂空菱形斜方格形纹,起到散热、挡风和调光的作用。灯罩上紧扣穹顶形罩盖,盖顶之上均匀弯曲的烟管与牛头顶上方凸出的短管紧密套接。当灯火点燃时,所产生的烟尘通过烟管导入灯座腹腔中的清水被溶解,从而确保室内空气的清新。
可以看出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人在青铜灯具的设计上就已具备了环保意识,如长信宫灯宫女的袖筒、云纹牛灯的双角,它们即是造型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又发挥着烟尘导管的作用,匠心独运,令人叹服。这项发明在世界灯具史上处于领先地位。
南京夜生活/紫牛新闻记者 张可
校对 王菲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