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句容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近期公布最新一期越冬鸟类监测数据,赤山湖及周边保护区域内累计记录到的野生鸟类达18目55科132属216种。与2023年相比,新增大天鹅、灰雁、白眼潜鸭、斑背潜鸭、灰卷尾等8种鸟类。
目前,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拥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4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9种,国家“三有”保护鸟类173种。经过多年持之以恒地保护与生态恢复,该地已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候鸟重要的越冬地与中转站。
据介绍,2017年底,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验收,成为镇江市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当时全园记录的野生鸟类仅128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只有8种。由于缺乏专业的鸟类监测设备和人员,一年仅4次的专家现场调研,难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园区鸟类的生存状况。”工作人员介绍道,2019年下半年,赤山湖越冬鸟类监测调查项目正式启动,公园聘请经验丰富的野生动物摄影师助力鸟类监测记录工作。
随后5年里,野生动物摄影师与监测人员穿梭于湖区、赤山及周边各个保护区域内,不间断开展监测与记录工作,累计记录到216种野生鸟类,拍摄到青头潜鸭、东方白鹳、白枕鹤、中华秋沙鸭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以及小天鹅、白琵鹭、苍鹭、红隼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的清晰画面。
与此同时,公园每年都会向主湖区放流十余万尾鲢鱼、鳙鱼、青鱼等生态鱼种,为野生鸟类提供充足的食物。公园还定期开展“禁渔清网”“巡查保护”“水环境整治”等工作,严厉打击违法钓捕行为,全力保障野生鸟类的生存环境和放流鱼苗的物种安全,湿地恢复有序进行,物种增长态势良好。
值得一提的是,每年江苏爱鸟周、世界候鸟日、世界湿地日、全国生态日、世界地球日期间,赤山湖管委会都会精心策划开展“候鸟季”“外来物种”“生物多样性”等多个系列的科普活动,吸引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为途经赤山湖及周边区域的野生鸟类构筑起一条安全的“绿色通道”。
通讯员 苏小环 南京夜生活/紫牛新闻记者 曹卢杰
校对 盛媛媛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