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顶层来看,“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旨在从源头上消除部分货币政策工具对中小金融机构、中小企业的价格歧视;从基层来看,“对金融机构履行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主体责任形成有效激励”,力求在业务终端削弱信用投放的顺周期性,打通“宽信用”的最后一公里;从渠道来看,“拓宽优质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则有利于跨越新经济与间接融资体系的结构错配,有助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金融委新年首次会议聚焦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1月7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第十四次会议,研究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部署相关工作。
会议要求,尽快研究出台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相关举措。要围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综合运用多种货币信贷政策工具,实行差异化监管安排,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对金融机构履行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主体责任形成有效激励。
近期,小微企业融资问题被频频提及。
2019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更好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同样是在去年12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2020年实现普惠小微贷款综合融资成本再降0.5个百分点,使小微贷款增速继续高于各项贷款增速,其中5家国有大型银行普惠小微贷款增速不低于20%。
“国家密集召开重要会议、出台针对性政策,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这意味着在稳增长过程中,中小企业被赋予重要使命,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将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阶段的重要工作任务。”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说。
新年首次降准已经给实体经济吃下了“定心丸”。今年1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了8000多亿元长期资金。此次降准降低的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通过银行传导可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特别是降低小微、民营企业融资成本。
“此次会议不仅抓住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一关键问题,更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症结作出了精准部署。”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程实表示,从顶层来看,“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旨在从源头上消除部分货币政策工具对中小金融机构、中小企业的价格歧视;从基层来看,“对金融机构履行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主体责任形成了有效激励”,力求在业务终端削弱信用投放的顺周期性,打通“宽信用”的最后一公里;从渠道来看,“拓宽优质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则有利于跨越新经济与间接融资体系的结构错配,有助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会议强调,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要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提高对中小企业信贷投放能力。要继续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加快涉企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拓宽优质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实际问题。
程实认为,综合来看,这些部署有望精准发力,通过疏通中小企业融资瓶颈,激活中国经济的微观活力。
如何让金融机构“愿贷、敢贷、能贷”是业内关注的焦点,也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关键。
温彬认为,在“敢贷”方面,会议提出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就目前而言,亟需加快建立实施健全尽职免责考核和容错纠错机制,解除银行的后顾之忧。同时,要建立差异化的不良考核体系,适当提高不良容忍度。会议提出,继续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也有助于对中小企业增信,与银行共担风险。
在“愿贷”方面,会议提出实施差异化监管安排。也就是要通过差异化考核、优惠激励等方式提升金融支持力度。
在“能贷”方面,会议提出要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提高对中小企业信贷投放能力。近年来,创新银行资本补充工具,永续债发行落地,并且创设央行票据互换为永续债提供流动性支持;同时,资本补充审批加速提效,不少银行的资本补充规模创历史新高,增强了金融供给能力;此外,通过普遍降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通过定向降准、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等提升服务的精准度。
“整体上看,差异化政策有望为服务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营造一个‘愿贷、敢贷、能贷’的良好政策环境。”温彬表示,这将有助于从根本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充分激发中小企业活力。 (记者 陈果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