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南京交管部门研究决定,对应天大街高架西向东方向中华门地铁站附近一匝道施行交替通行。
“经过调研,我们发现这处匝道正是应天大街高架拥堵的原因之一。”殷秋敏介绍说。
应天大街高架一直是南京主城区最拥堵的道路之一。殷秋敏所说的匝道全长近500米,由两股车道组成。根据交管部门流量测算,高峰时应天高架双向每小时车流量为9000辆,每小时上匝道的车流量为1900辆。由于匝道两股车流迅速汇入主线,对应天高架西向东整体通行造成了很大影响。平时早晚高峰,高架主线以匝道汇流点为起点,后面车辆排队数公里也不鲜见。
为破解这一“堵点”,交管部门根据前期大数据测试及模拟仿真验证,决定对这处匝道进行改造。第一步是压缩汇流区域,通过调整汇流入口处的导流线,将原本150米的汇流区压缩至50米;第二步是在匝道顶部通过“交替通行”方式,将匝道上的两股车道汇流成一股车道,以减少汇入时对主线交通流的影响,并在地面施划了阶梯状的车辆等候行进顺序,标上数字“1”“2”“3”,让驾驶人一目了然。
体验:“路好走多了,上班时间节省了10分钟”
小小的改造对缓解应天大街高架交通拥堵状况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4日早高峰,记者来到应天大街高架中华门地铁东侧上行匝道,车流驶入该路段时,最左侧的“1”号框内车先走,其次是排在右侧的“2”号框内车辆,然后再轮到左侧“3”号框内车……就这样,车辆一左一右交替前行,就像“拉链”一样。
从匝道进入主线的车流有序了,加塞情况也不见了,应天大街高架主线上虽然车多缓行,但没有车辆因车流交汇降低车速、甚至急刹车。
家住奥体融侨中央花园的姜小姐告诉记者,她在城东上班,每天上下班时,应天大街高架是她的必经之路。
之前,她每天上班途中,只要一到中华门地铁站附近都会遇到拥堵,“匝道有两股车道,上来的车又多,不停地插入主线车队,不仅严重影响主线的速度,还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姜小姐道,她曾多次看到有车在这里发生碰擦,结果导致了应天大街高架更为严重的拥堵。
最近一个多月来,姜小姐明显觉得这段路好走多了,交管部门用隔离桩将匝道与主线区分开,防止加塞,只有匝道最前方有一处出口,原本在匝道上排成两排的车辆只能根据地上标着的1-2-3顺序交通从出口驶出,并入主线。
“原来我从家到单位要40分钟,现在大概30分钟就能到。”姜小姐道。
数据:应天大街高架和地面层交通秩序都有好转
南京交管局提供的数据佐证了姜小姐的感受。
9月23日,交替通行实施的第一个工作日,交管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这一举措让应天大街高架西向东方向平均车速提高了13%,拥堵延时指数下降了10.09%。
一个半月下来,效果进一步显现。昨天,记者从交管部门了解到,如今应天大街高架每小时车流量达到了4200辆,较实施之前3570辆上升了17.64%,平均车速也提高了14.4%,拥堵指数降低12.2%。
不过,如果应天大街高架中华门地铁东侧上行匝道车流量非常大,排队车流是否会给应天大街地面层带来影响?殷秋敏透露,根据前期交通仿真结果,即使匝道车流量大,对地面交通影响也是有限的。
记者随即采访了交警三大队副大队长陶劲高,他告诉记者,交替通行刚实施时,一些排队上高架的车辆确实排到了地面层,对应天大街高架地面层交通带来一些影响,半个月后,上匝道车辆少多了,与此同时,地面层交通也更加通畅。
“这是因为原先不少桥上车辆为了躲避堵点,会从虹悦城前的下行匝道驶下应天大街高架,在地面走一段后,再从中华门地铁站上高架。”陶劲高解释,现在,桥面通畅了,这部分车没必要再下匝道,因此地面层车流少,匝道拥堵情况得到缓解。陶劲高透露,接下来,交警三大队还将取消应天大街至雨花路之间的路边停车泊位,规划专门的非机动车道行车区域,做到机非隔离,以此缓解该路段的堵情。
据了解,虽然之前我市也有道路合流区域旁竖有交替通行的标牌,但并非强制性的,而是倡导车流互相让行,应天大街高架中华门地铁东侧上行匝道是全市第一条真正意义上强制要求交替通行的路段。下一步,交管部门还将在该匝道安装电子警察,抓拍不按规定通行的车辆。根据《江苏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第五十八条第九款的规定,在车道减少的路口、路段,遇有前方机动车停车排队等候或者缓慢行驶时,未依次交替通行的将面临200元的罚款处罚。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