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新区迎来新一轮强劲发展,对审判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7月8日,江北新区法院发布服务高质量发展18项措施并发布典型案例。
今年1月,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支持南京江北新区高质量建设的意见》,要求江北新区聚焦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推进自主创新先导区、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建设,打造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今年3月,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江苏省委>的实施方案》,从七个方面出台支持江北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措施。为服务大局,新区法院找准服务着力点,制定了18项措施。
措施包括以下五方面: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江北新区被国家赋予“三区一平台”,已培育了诸多创新型产业集群,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努力营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保障金融集聚区建设,法院一方面通过对新类型金融案件的审理提供规则指引,另一方面维护金融健康发展;新区法院推动构建涉重大工程项目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保障南京北站、北沿江高铁、过江通道等重点工程建设,聚焦青年就业、创业、消费等领域法律问题,保障江北新主城建设;促进扬子江法务区建设,江北新区法院作为扬子江法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审判职能方面,除了管辖江北新区范围案件,也集中管辖涉外商事、知识产权、行政诉讼案件,将推动成立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域外法查明中心,对标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平等保护中外企业合法权益。
下一步,江北新区法院将以更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更有利企业创新发展、更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裁判树规则、明导向,为江北新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案例一:“阿尔法机器狗”险些倒在起跑线
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智能机器人研发制造企业,首次大量预售的“阿尔法机器狗”无法按期交货,原告车某要求解除合同、双倍返还定金、赔偿损失,并申请财产保全。法院审查发现,该企业是智能机器狗研发领域的翘楚,正处创业初期,因原材料供应链不畅,导致本案发生。企业反映,该案是同批次众多订单之一,存在大量类似纠纷成讼的可能,一旦处理不好,将影响企业信誉及市场融资,关系企业发展存亡。承办法官及时走访,充分了解实际现状,对企业销售人员进行法律培训,同时积极促成原被告庭前和解,并解除财产保全措施。该案受理后一个多月就快速化解,同时通过示范诉讼避免潜在纠纷成讼,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顺利获得大额融资。
首发经济自带创新属性,起步阶段尤为关键。本案以实质性化解纠纷为目标,快速促成双方达成和解,避免了首发企业陷入群体诉讼而倒在起跑线上。2024年7月,该公司首家人工智能机器狗体验店在南京核心商圈开业,企业近期产销两旺。已入选2025福布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TOP50榜单,系全市唯一一家上榜企业。
案例二:拖欠民营企业钱,国企被判每日支付万分之五利息
某混凝土公司与某大型国有工程公司签订混凝土采购合同,约定由混凝土公司向工程公司供应混凝土。合同签订后,混凝土公司按约履行供货义务,但工程公司未如期支付货款,混凝土公司诉至法院,要求支付货款并支付逾期利息。江北新区法院审查后认为,混凝土公司要求工程公司支付货款于法有据,应予支持;关于逾期付款利息,合同中并未对逾期付款的违约责任进行约定,混凝土公司要求依据《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以下简称《支付条例》)第十五条规定,按照每日万分之五利率支付逾期付款利息。经查,混凝土公司属于中型企业,而工程公司属大型国有企业全资子公司,符合《支付条例》第十五条适用条件,法院依法支持了混凝土公司提出逾期利率标准的主张。该案是人民法院直接适用《支付条例》、依法保障中小民营企业账款回收的典型案例。
南京夜生活/紫牛新闻记者 任国勇
校对 胡妍璐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